《西京故事》观后感

时间:2024-05-15 07:11:11
《西京故事》观后感

《西京故事》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京故事》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京故事》观后感1

年幼时随父祖们看戏,家乡的小河贺家班、兴隆秦剧团,以及张掖七一剧团的惠民演出,就让人如痴如醉。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曲折反复的历史再现、规则押韵的文学剧词、或激昂或委婉的唱腔曲牌、唱念做打的演艺绝技、生旦净丑的脸谱化妆、官庶文武的五彩服饰、雅俗共赏的高台教化,早在幼小的心田里种植下了秦腔的种子。

得知大型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河西学院站巡演来河西讲堂演出,心中充满期待,今晚先睹为快,实为幸事。

该剧自问世以来,至今已公演近600场,并且连续八年入选国家三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剧目,先后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所高校演出,共有10多万名高校师生观看了演出,观众街谈巷议,大学生击掌叫好,媒体广泛聚焦,专家交口称赞,领导高度肯定,自然看点和泪点多多。

戏剧讲究人物塑造和情节冲突,该剧的话语体系里,一如梁红《梁庄》宏大叙事中的`城乡二元的榫卯与落差、农民工进城的寻梦与无奈、山乡学子的懵懂与迷茫、子女教育的匠心与痛点,都让两个半小时的演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知天命之年的我一颗很久没能酸楚过的心脏被次次电击,感动的泪水几度夺眶而出、难以自抑。再加上梅花奖得主谭建勋先生和他的同仁、弟子们的精彩演绎,还有魔术般唯美的舞美设计和恰如其分的灯光烘托,使得该剧的舞台效果更加出神入化。

陕西与甘肃同属西北内陆、同饮黄河之水,西安与张掖同处丝绸之路、同为历史文化名称。共同的人文历史背景、共同的秦声腔韵,使得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与河西学院际会于祁连山下、黑河之滨,开启了校院交流合作新的一页。

这是现实主义的精品力作,是励志教育的生动教材。真心地,为国家三部发起和组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点赞!

《西京故事》观后感2

《西京故事》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的是前乡村干部、民办教师罗天福一家四口来到西京城,为考入了西京城名牌大学的一双儿女提供支持,打饼度日的故事。全家人在城市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始料未及的事情,一次次感受生活的不易和人间的爱,最终全家人融入了城市生活,重新确立生活坐标,生活面貌及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西京故事》有以下几个独到之处。

一、 追求理解和谐按道理,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城里人喝自己的咖啡,农村人吃自己的扯面,各不相干,但生活却很复杂,硬硬地把各不相干的人扯在了一起。农民勤劳、纯朴、细心,市民懒散、较真、泼辣,冲突就难免了。冲突归冲突,但大家的心是善良的,是归真的,真、善、美在他们的心底,最终大家和谐了,理解了,农民和市民最终相拥流泪了。

二、 追求博爱平等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农民工,城市的屋檐下,角落里,马路边,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天晴下雨,我们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农民工为城市做了那么多,但他们生活的却很艰辛。农民工盖了楼,自己住在窝棚;农民工修了马路,自己开不上车;农民工安装了煤气管道,自己烧着蜂窝煤……农民工在城市里应该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尊严,活得像城里人。

三、 追求自强不息无论年长、年少,无论穷人、富人,无论农民、市民,无论男人、女人,人无完人,都会浮躁、虚荣、叛逆,都会气馁、无奈、彷徨,但坚强和执著,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信心是精神根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不管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气力从来就没塌过腔。”似有低回哽咽,但终究气血充盈,高昂向天;梦在跳荡、变幻,人在寻觅、追求。

《《西京故事》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