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4-05-18 21:15:13
《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

《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1

我是学英语专业的,今天看了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他讲述了三个年轻人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年轻的旅途中,不断的打拼,不断地努力,不断的摸索,虽然中间困难重重,争吵,重聚,成了调和剂。

孟晓骏一个英语口语特别好,而且办事效率较好,他们几个都梦想着去美国,当时的学生都梦想着去这个国家发展,他终于获得了签证,可以去美国的签证,走的时候和自己的兄弟告别,那种兄弟情,走的时候心里想着一定要打拼出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才有脸回来见自己的兄弟,可是他们不知道到美国,不是像他心中想的那样美好,平等,自由,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工作就是在一个大学里给一个教授喂小白鼠,他是学英语的为了生计,他选择这样做,可是当他的工作被一个生物专业的人给顶替的时候,生活给他重重一击,他只能在一个餐厅里做服务员,而且得到的小费还要被人剥削一点,生活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他终于回来了,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他的兄弟都来接他。

成东青,一个坚持的人,一直梦想着能过去美国,可是屡屡受挫,无论英语再好,他在一个大学里面当老师,可是生活所迫,他私自办了一个补习班,被学校发现,停职开除,本就窘迫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一辆三轮车载着他的行李,慢慢远 ……此处隐藏3727个字……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小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小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小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子,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