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03 10:42:17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15篇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伯牙绝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1

《伯牙绝弦》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较浅显,而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自我感觉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铺垫,未成曲调先有情。

学习这一课的前一天下午,我就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查找一下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通过交流,大家知道了俞伯牙传说是晋国的外交官,而钟子期只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俩人地位悬殊,身份不同;知道了俞伯牙拜师求学、东渡蓬莱的的执着和艰辛;知道了俞伯牙十年没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时心中的那份孤单和苦闷;同时也知道了汉阳江口,中秋佳节月圆夜,俩人因琴声相遇,相知,相约时心中的那份惊喜和感动,知道了一年后的中秋,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明月,俞伯牙得知钟子期染病去世后的那份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这些都为后面的诵读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还未读文,但心弦已被拨动。

二、反复朗读,心有灵犀一点通

崔峦老师在学术会上提到: ……此处隐藏17988个字……文本的对话过程最主要的是就是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了解文本,形成他们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和认识。在这一堂课中,老师几次设计了学生“读”课文的环节。先是初读,大致熟悉一下文言文,让他们说一说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时的感受。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老师却抓住对他们有利的一面进行指导,告诉他们文言文其实很有意思,学起来会很容易,很有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是让学生边读边理解,接下来老师告诉他们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如何断句,应该怎么读出轻重缓急来,师进行范读,甚至领读。最后让学生模仿读,学着读。一堂课下来,学生从不会读,读不好,到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正是他们与文本有了充分对话的有力证明。

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是阅读教学的促进手段。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力求和学生进行最简洁,最有效的课堂对话。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此外,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还体现在老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上,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他应该是对“课堂生成资源”具有极强的敏锐度,充分利用课堂上现有的“生成资源”来进行教学,语文课堂更容易出彩。本堂课中,有一个学生忘记了钟子期的名字,在回答问题时说了一句“那个姓钟的人”,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就紧紧抓住了这一“生成资源”,相机提问:“是啊,钟子期确实是姓钟,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伯牙姓什么呢?”结果,充分预习了课文,收集了相关资料的同学都知道了正确答案“伯牙叫俞伯牙,姓俞。”,而另一部分同学则回答“姓伯”。通过老师学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对这一课外知识也加强了记忆。

阅读教学中,只要紧紧抓住老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充分对话,大家的课堂教学就会生气勃勃,活力无限!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